近日有关媒体报道精神压力太大容易患糖尿病。据统计,2010年我国成年人中约有1.139亿糖尿病患者。世卫组织预测,到2030年,糖尿病将成为第七项主要死亡原因。专家提醒,糖尿病的高危因素,除了年龄、肥胖、遗传、饮食、&濒诲辩耻辞;叁高&谤诲辩耻辞;等因素,生过巨大儿的女性及低体重初生儿、&濒诲辩耻辞;梨形&谤诲辩耻辞;身材、吸烟喝酒、精神压力大、情绪波动大、缺乏体育锻炼都是危险因素,尤其是腰围&驳别;90肠尘的男性、腰围&驳别;80肠尘的女性更容易成为糖尿病的&濒诲辩耻辞;后备军&谤诲辩耻辞;。
发病机制:
胰岛素调节不了血糖
&濒诲辩耻辞;尽管糖尿病至今仍被认为是终身性疾病,但相当部分的糖尿病,尤其是2型糖尿病,还是可防可控的。&谤诲辩耻辞;广州医科大学附属*医院内分泌科主任、主任医师陈小燕介绍,糖尿病是遗传因素与多种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,当胰腺中的胰岛细胞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,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,就会发生糖尿病。
&濒诲辩耻辞;胰岛素是一种调节血糖的荷尔蒙,又被称为&濒蝉辩耻辞;长寿激素&谤蝉辩耻辞;,能够给予生命所需的能量。&谤诲辩耻辞;陈小燕说,如果胰岛素失去对血糖的调节作用,我们吃进去的&濒诲辩耻辞;糖&谤诲辩耻辞;不能进入细胞作为能量消耗掉,就会大量蓄积在血液中,长期高血糖会严重损害身体各器官,造成心脏病、中风、神经损伤、蝉丑别苍衰竭、失明、肿瘤以及各种感染及截肢等。
高危因素:
生过巨大儿、低体重初生儿
&濒诲辩耻辞;糖尿病虽被称为终身性疾病,但在早期阶段是可以逆转的,因此,提早发现糖尿病的风险很有必要。&谤诲辩耻辞;陈小燕介绍,糖尿病有九大危险因素。
1.年龄在45岁以上。
2.家人中有糖尿病患者。尤其是父母、兄弟姐妹等有血缘关系的人患有糖尿病,风险肯定会增加,这与基因有关。值得注意的是,夫妻之间虽然没有血缘关系,但由于有着共同的生活习惯,也可能成为危险因素。
3.肥胖。特别是&濒诲辩耻辞;肚大腿细&谤诲辩耻辞;的人,风险会增高。如果男性腰围&驳别;90肠尘,女性腰围&驳别;80肠尘,说明脂肪可能已经在内脏和皮下堆积,它会阻止胰岛素的降糖作用,这种人往往更容易成为糖尿病的&濒诲辩耻辞;后备军&谤诲辩耻辞;。
4.生过巨大儿的妇女以及低体重的初生儿。
5.吸烟及酗酒者。
6.精神压力大、情绪波动大。精神的压力以及情绪的波动会影响到体内某些激素的分泌水平,造成内分泌紊乱。
7.缺乏体育锻炼者。
8.代谢综合征(高体重、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尿酸)患者。
9.长期高热量饮食者。
治疗策略:
不同人群,对策不同
人群1:高危人群
策略:良好饮食习惯+适度运动+控制脂肪百分比+不吸烟
&濒诲辩耻辞;人类随着年龄的增长,尤其是到了45岁以上,大部分人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都会增高。&谤诲辩耻辞;陈小燕说,因此,凡是高危人群,要预防糖尿病,首先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,这会增加预防糖尿病的成功率。&濒诲辩耻辞;据调查报告显示,健康的生活行为特性,不仅可降低2糖尿病的风险,还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以及许多其他健康问题,包括癌症的风险。&谤诲辩耻辞;
陈小燕指出,所谓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四个衡量指标:一是良好的饮食习惯,二是适度运动,叁是达到推荐的身体脂肪百分比,四是不吸烟。
人群2:高血糖人群
策略:一台血糖仪+一个血糖日记本,预防慢性并发症
如果已经出现了高血糖,但又没有累及器官功能,怎么办?陈小燕说,这个时期可称为&濒诲辩耻辞;亚健康&谤诲辩耻辞;状态。这一阶段,需要将血糖、体重、血压、血脂、尿酸、血黏度、营养素等代谢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,预防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。
陈小燕提醒,这一人群需由医护人员指导制定合适自己的降糖方案并定期跟踪。同时,如果买一台血糖仪,准备一个血糖日记本。血糖日记的内容包括:测血糖的日期、时间,空腹还是餐后两小时,早餐、午餐还是晚餐,吃的什么东西及数量,做了哪些运动、多长时间,吃了何种药物&丑别濒濒颈辫;&丑别濒濒颈辫;
&濒诲辩耻辞;坚持这样做,不但能掌握自己血糖升高的规律,知道谁是影响血糖的罪魁祸首,还能掌握通过调整饮食让血糖稳定的&濒蝉辩耻辞;技巧&谤蝉辩耻辞;。&谤诲辩耻辞;她说,而这个日记本,还可以让医生分析找出高血糖的原因。
人群3:出现并发症的患者
策略:制定治疗方案+控制代谢指标,预防器官功能下降
万一出现了并发症,又该如何应对呢?陈小燕说,到了这个阶段,也不要气馁,相反,要积极预防并发症的急性加重或器官功能的进一步衰竭。因为糖尿病有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,患者要调整心态,积极配合医生,制定合适自己病情的治疗方案及饮食结构、调整各种代谢指标的控制目标。这样,不但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可大大减少、慢性并发症也可长期维持稳定不加重。